珀斯BBS-珀斯论坛_珀斯租房_珀斯中文网_珀斯华人社区_信息平台_信息帮转_Perthbbs.com中文网

标题: 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庇护所?所谓的自由主义人士下次引用这句话时,还请三思(ZT) [打印本页]

作者: 牛顿    时间: 2014-3-18 11:35
标题: 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庇护所?所谓的自由主义人士下次引用这句话时,还请三思(ZT)
本帖最后由 牛顿 于 2014-3-18 11:36 编辑

“非理性”的民众上街表达爱国情感的时候,一些理性的知识分子常常引用的一句名言: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庇护所。这句话是如此响亮,如此广为流传,以至于人们忘了它究竟是谁说的。

中文互联网上流传这句话是卢梭说的,这似乎符合卢梭“启蒙思想家”的大众形象。但其实,这句名言出自拥护政府(用今天的话说是坚定的“五毛党”)、反对人权的英国老派文人塞缪尔·约翰逊。为什么一位“保皇派”会说出如此“反叛”的“五美分”言论呢?

为了避免断章取义,最好回到原初的历史语境,来看看当这位有趣的英国文人大喊“流氓”的时候,他究竟指的是什么人。

塞缪尔·约翰逊生于1709年,做过家庭教师,后来以卖文为生。让他名声大噪的是一部词典和一部传记。他38岁的时候决心以一己之力一本《英语词典》,花了九年时间完成。词典获得非同凡响的好评,甚至被冠以《约翰逊词典》。《约翰逊词典》自问世后一直是英语世界最权威的词典,直至150年后《牛津英语词典》问世才将其代替。

而另一样让他出名的传记,则非他本人所写。约翰逊一生的挚友包斯威尔在他去世后,出版了《约翰逊传》。这部传记文字精当,把约翰逊的文人性格描绘得栩栩如生。文中记载了不少约翰逊本人的书信的对话,其中就包括我们今天听得烂熟的名言“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庇护所”。

不过,传记作者包斯威尔虽然与约翰逊关系密切,但两人政治观点并不相同。所以许多文学研究者都认为,《约翰逊传》并未完整传达传记人物的观点,而只是摘录了只言片语,还夹杂着包斯威尔的个人观点。

光引用传记出处还不够,我们再来追索约翰逊本人写下的政治文章。约翰逊一生写过四部政治宣传册,其中的一册《论爱国者》(The Patriot)便是讨论爱国主义。这篇长文的出版时间是1774年,一年后的4月17日,约翰逊说出“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庇护所”的观点。我们来看看约翰逊在文中究竟说了些什么。

《论爱国者》的副标题是“致英国选民们”,可想而知,这是为了选战而写的辩论文字。他在长文的第二自然段便写道:“一晃七年过去,又到了议会选举的狂欢季节”——你们要睁大眼睛看看好,不要选错人了!

约翰逊首先声明爱国主义没有错,他说:“一个人如果不是爱国者(Patriot),便没有资格在议会获得席位。”接着,他警告英国选民,有许多人冒充爱国者,以爱国主义的名义要挟民意,贩卖个人的危险主张。

也就是说,约翰逊并不反对爱国主义!说到这一层还不够,我们再来看看他说冒充爱国的是谁。

政治宣传册不是文学作品,约翰逊没有打任何掩护,而是指名道姓揪出了他的政治敌人“威尔克斯先生”(Mr. Wilkes)。威尔克斯是谁呢?他是英格兰米多赛选区的议员,曾经与人合写了一首色情诗。他的政敌发现这首诗以后,拿到了英国下院大声朗读。根据当时的英国法律,制作色情材料是违法行为,要坐牢的。威尔克斯听闻风声后,逃往法国巴黎避难,被英国政府定性为逃犯。

后来,威尔克斯在巴黎又欠了一屁股债,被债主追讨。1768年,他不得已又回到英国。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威尔克斯凭借自己的煽动能力,竟然再次竞选并争得足够选票(政府迫于民众压力不敢逮捕他),当选米多赛选区的议员。而根据当时的英国法律,有犯罪前科的人不能参政。于是,他拿到手的议员资格被议会取消,法院判了他两年徒刑,外加一千英镑罚款。威尔克斯当然不服,率领支持他的民众造势,逼迫议会撤回取消他选举资格的决议,法院的判决也被推翻。

约翰逊这样的大文豪当然是不屑于理会一个写色情诗、欠债不还的流氓政客。促使他动笔攻击威尔克斯的是后者的政治策略。“爱国主义不一定要反叛。”约翰逊写道,“一个人可能厌恶国王,但依旧不爱国。”威尔克斯是一位某种意义上的自由主义,他坐牢的短暂期间,支持者们为他声援的口号是“无人权,不护王!”(No Liberty, No King.)

威尔克斯认为,不仅英国本土的人民应该拥有人权,美洲殖民地的子民也应该拥有人权。当他们希望独立的时候,英国就应当赋予他们自主权。

约翰逊这位“威权主义者”对此无法容忍。七年战争硝烟刚散,英国好不容易在印度和被美洲大陆赶走了竞争对手法国(约翰逊极度鄙视法国,他曾说自己在法国旅居的日子唯一的收获是让他“更加爱国”),现在,怎能容忍抢来的殖民地拱手放任独立?《论爱国者》写于1774年,两年后,《独立宣言》正式点燃了美洲殖民地人民脱离英国统治的斗争。

约翰逊反对用“人人平等”、或者纳税者均有人权的理由来为美洲殖民地人民辩护。在他看来,人人平等是痴人说梦,与现实不符。包斯威尔在传记中写道,有位倡导人人平等的夫人宴请约翰逊,约翰逊诘问她:“既然你相信主人与仆人地位平等,为何不让站在你身边的仆人坐下来与我们共进晚餐?”那位贵妇人哑口无言。另外,约翰逊也不承认在殖民地纳税的贡献,他说,如果美洲殖民者想获得选举和被选举权,那就到英国本土来买块地然后参加竞选吧!

约翰逊直言:“为美洲独立的荒唐口号辩护的人绝不是爱国者。”他这里指的当然是那些对美洲地区民意怀有同情的英国人。

“一位真正的爱国者不会(向选民)轻易许下各种承诺:他不会缩短议会换届期、不会撤销法律或者更改自古以来议会代表的方式。”约翰逊在《论爱国者》中的这些描述都是在针对威尔克斯这位善于参加选战的政治敌人,“他(真正的爱国者)也不会无限度地屈从于本选区的民意。”美洲殖民地人民在英国议会不配拥有任何“代表”。

事实上,约翰逊虽然警惕那些以爱国之名损害国家利益的政客,他本人却怀有浓厚的民族自豪感——基本上,包斯威尔在传记中写道,约翰逊看不起任何其他国家;他在法国期间和法国人不说法语,而是说拉丁语,因为他坚持“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不应该用一种半调子的语言来降低自己身份”。包斯威尔还说,约翰逊“曾经试图为在全球表现辉煌的英国写一部历史。”遗憾的是,他酝酿的写作计划并未实现。

这位拥戴国王乔治三世“是我所见到最有君子风度的人”的英国文人并不是政治家,也不是思想家。要知道,记载着“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庇护所”这句真理般格言的《约翰逊传》,还充斥着“因为爱情而结婚的人通常性格软弱。”、“一个女人可以做一手好菜,但绝对写不出一本好菜谱。”、“如果妻子不忽略讨好丈夫,一百个中也没有一个人的男人会去嫖妓。”、“每次旅行后应当休息一天。”之类的廉价吐槽或“心灵鸡汤”式的伪格言。

英国文人性格通常都有多个层面。著名的“异议人士”、小说《1984》的作者奥威尔也是个典型的英国文人,他一方面在二战生死攸关之际(正逢伦敦遭受德军轰炸)诅咒本国首相丘吉尔“被鱼雷炸死”,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国家爱得不得了,他在《民族主义笔记》一文中说道:“我所谓的‘爱国主义’,指的是忠诚于一个特定的地方和特定的生活方式。”大约在这个时期,他写了一系列散文,赞颂英国的酒吧、板球和英式烹饪。

人们都把“爱国主义”挂在嘴边,但每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都有不同的指称。当塞缪尔·约翰逊用“爱国贼”来批评政敌的时候,他指的是那位煽动民众对抗政府、用人权反对主权的政敌,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下次引用这句话时,还请三思。


作者: 牛顿    时间: 2014-3-18 11:36
本帖最后由 牛顿 于 2014-3-18 11:44 编辑

各国自信表达爱国 “爱国主义”始终是全球主流

在中国互联网舆论中,有一小批人给表达爱国思想的人贴上“爱国贼”的标签,还有人热衷于引用18世纪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的那句名言“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的避难所”。难道西方国家就羞于谈爱国主义吗?受二战的历史影响,德国人曾不敢敞露自己的爱国情怀,但现在,德国人摆脱阴影,开始自由地表达爱国之情。在美国,当爱国主义受到质疑时,学者会反思:难道这与美国人处于愤世嫉俗的社交媒体时代有关,还是美国的政治阶层、教育制度出了问题?在很多国家,爱国主义始终被社会主流推崇,民众都理直气壮地表达,甚至印度人在看电影、举行学术会议时都会奏国歌。试想,离开爱国主义,哪个国家能自信地在世界舞台展示自己?

“不要因讨厌贪官而不爱国”

“德国,奇迹之国!”德国《焦点》周刊2月28日的这篇报道充满自豪感。这是因为德国经济在欧洲一枝独秀,德国在“全球国家形象调查”中名列前茅。德国人的爱国之情随处可见,每逢有国家队的足球比赛,各地“爱国族”就走上街头,他们身披黑红金三色的德国国旗,头戴国旗帽,脸画国旗,还有的把头发染成三色。记者在欧洲各国旅行,常看到德国自驾游者在车窗上挂德国国旗。德国卫星一台一档名为《我爱德国》的电视秀,每周邀请名人和普通观众参加关于德国知识的竞猜活动,节目中,大家都要唱国歌。

德国汉堡大学政治学者托马斯·胡特林告诉记者,爱国主义是德国这些年重振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之一。由于二战的历史原因,德国的学校一度回避“爱国主义”教育,担心爱国主义可能让德国重新回到极端状态。据说40年前,时任西德总统海涅曼在被问及是否热爱德国时,竟然回答“我爱的是我的夫人”。德国人近年的爱国情怀大爆发与2006年举办足球世界杯有很大关系。当时,德国政府推出“你就是德国”等爱国宣传活动,数十位各界名流在电视宣传片中都要说一句“你就是德国”。宣传片还鼓励国民:“8200万灵魂心手相连!你就是8200万中的一员!”《明镜》周刊称,世界杯成为德国爱国主义的转折点,为德国打开爱国主义大门,德国人爱国情感又回来了。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承认:“德国人可以摆脱过去的阴影,发自内心地挥舞国旗。”

在人口大国印度,整个社会并不“羞于”表达爱国主义,相反非常理直气壮。据了解,在孟买电影院,电影放映前要奏国歌,观众要全体起立。印度举行国际会议或学术会议时也常会奏国歌,这个现象在中国似乎并不多见。印度德里大学东亚研究系教师阿西告诉记者,印度民众虽然痛恨官员腐败,但他们会将批评政府和强调爱国区分开,不会因为讨厌政府、讨厌贪官而不爱国。阿西说,每年1月26日的“印度共和国日”就是爱国主义教育体现最为鲜明的时机。这一天印度会举行隆重的阅兵仪式,街头可见兜售国旗或国徽的小贩,大型商场也会摆出国旗雕塑。

尽管印度政客常常吵得不可开交,但涉及爱国主义时却保持出奇一致。印度政治明星、人民党总理候选人莫迪自诩是“爱国者”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他还时常攻击印度政府的一些行为是在“卖国”。印度《德干先驱报》3月1日一篇题为“让爱国主义旗帜飘扬”的文章中写道:“我们需要让人激动得起鸡皮疙瘩的领导人,他们能激起英雄主义,能带来追随者而不用支付任何报酬。他们既充满激情,又很成熟……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它产生了众多的爱国者,那么就让我们的爱国者来领导这个国家。”

俄罗斯人同样看重爱国主义。去年10月的一项民调显示,65%的俄罗斯受访者认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

强制灌输国家主义行不通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有一句名言:“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但他任期内的越南战争让美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骤减,当很多民众开始真的反战时,甚至不再为其美国公民身份感到那么自豪。但“9·11”恐怖袭击等事件使美国人的爱国主义迅速回归,这是一种同仇敌忾。这样的爱国主义很独特也很危险。在美国,如果被人指责不爱国会失去工作。伊战期间,在“爱国主义”大旗下,美国媒体一向高喊的“新闻自由”显得极为苍白。其间,著名电视记者阿内特因在接受伊拉克电视台采访时说了美英联军的战争计划“因伊拉克抵抗而遭到失败”等话,最后被老板解雇。美国政府在伊拉克战争前后反复宣扬“爱国主义”,使美国媒体在报道时大都赞扬美国士兵如何英勇善战,事实证明,媒体报道的多起美军“英雄事迹”其实是谎言。

从美国媒体报道来看,同中国一样,美国民众也对爱国主义存在激烈争论,甚至在经历一场“爱国主义”危机。皮尤的一项民调发现,爱国主义面临着变化中的代沟,越是年轻人越是不爱国。但美国人不羞于谈爱国主义。福克斯新闻网近日评论说:“那些痛恨美国的人都是自由派。”美国专栏作家戴夫·肯德尔2月6日撰文称,爱国主义并非只是体现在每年的几个历史事件纪念日或体育赛事中,爱国主义理应是能在每一代人之间架起桥梁的永恒力量。

美国的知识精英是如何捍卫爱国主义的呢?2013年10月7日,美国《大西洋月刊》政治评论作家康纳·弗里德斯多夫在“为何许多美国人反对道貌岸然的爱国主义”一文中写道:“一部分美国人认为美国就是‘例外’,并欣然接受各种爱国主义,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美国令其无所适从,甚至更糟。这与我们愤世嫉俗的推特时代有关?抑或是与我们的政治阶层、教育制度、现代媒体有关?为何那么多人似乎与我们的国家及其奉行的理念渐行渐远?”

爱国主义的尺度如何把握在一些国家也有争论。2月索契冬奥会期间,韩国一家液化石油气企业制作的电视广告因“过度爱国”被叫停。该企业推出著名花样滑冰运动员金妍儿出演的“你是大韩民国”篇广告,用词为“你不是金妍儿”、“你让大韩民国停止呼吸4分8秒”等。这样的广告引发有关“强迫爱国”的争论,有网民说,不应以爱国为枷锁让运动员背负夺牌压力。业内专家说,该广告不符合国民情绪和实际状况,现在年轻人就业难、结婚难,正处于心里质疑“国家究竟给了我什么”时,因此强制灌输国家主义的广告根本行不通。但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人以自发的捐金行动拯救国家的一幕仍令人津津乐道。

多给爱国主义者流露情感和表现的舞台

曾有一些德国学者批评爱国主义是“意识形态外衣下的民族主义”,但政治学者托马斯认为:“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开放和理性的爱国主义是全球各国的共同价值观。”他告诉记者,德国的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是必要的。不管在西方国家,还是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爱国主义都很盛行。在美国好莱坞电影中,当国家遭遇恐怖袭击时肯定要打出爱国主义牌。巴西也在通过举办世界杯宣传爱国主义,促进本国经济。

俄罗斯人也认为,美国的爱国主义影片非常成功,值得俄罗斯学习。俄罗斯导演霍季年科认为,不仅要将拍摄爱国主义电影作为电影摄制的首要任务,更要拍出有质量的作品。在俄罗斯学者看来,中国应多给爱国主义者一些流露情感和表现的舞台。俄《独立报》1月22日援引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研究员别尔格尔的话说,中国领导层开始积极利用电视、电影和网络培养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是因为这些青少年很少看报,借助网络游戏进行宣传教育的手段较为合适,而且相当有效。别尔格尔通过观察发现,中国任何事件都会引起青少年网民的热烈反应,他们在多数情况下都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对当下中国国内一些人羞于谈爱国主义、认为“爱国就是被政府洗脑”等现象,德国政治学者托马斯表示:“公开讨论并不是坏事。时间可以改变他们的看法。”他认为,作为一种全球的共同价值观,不管德国人,还是中国人,都应具有爱国精神,没有它,国家就少了精神支柱,就会陷入困境。

感受美国人情不自禁的“爱国”

美国的爱国主义既有形式,也有内容,可谓形神兼备。记者在美工作这些年能深刻感受到,作为一种重要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深入美国民众骨髓,但很少有人抨击美国式的爱国主义是“洗脑”,因为种种有关爱国的形式、规范早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美国人,并且达到“情不自禁”的境界。

1954年,在艾森豪威尔总统提议下,美国国会通过立法确定如下誓词:“我宣誓效忠于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及其所代表的在上帝之下不可分割的、给予全民自由与正义的共和国。”从孩子开始,美国人就知道,宣誓时宣誓人必须立正、脱帽并将右手放在胸前。凡有集会,程序之一便是全体起立背诵这一誓词。这种长期例行规范使得身在其中的人形成条件反射般的爱国主义行为习惯。记者认识一位在美工作多年的中国人的女儿,她6岁时随家长来美,和美国孩子一起上了几年学,如今一听到美国国歌的旋律,还会不由自主地起立,把右手放在胸前唱歌。

美国凡有正式集会活动,必有仪仗队和唱国歌程序。仪仗队入场不仅是在显示军威,也是在一种庄重气氛中传播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自豪感。美国正式活动,特别是重大活动场合必请明星演唱国歌,而不是播放国歌。每位演唱国歌的明星必尽全力深情演绎其悠扬与豪迈,爱国主义韵味随之传扬。2012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第二任就职典礼举行时,流行乐坛天后碧昂丝身穿黑色透视裙装献唱美国国歌。不过,事后传出假唱的消息也引发诸多争议。

除课堂之外,美国众多的博物馆、国家公园、国家墓地等均已变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美国的体育比赛、各类节庆也成为宣泄爱国主义情怀的载体,好莱坞大片中那些几成套路的描写更是具有美国特点的爱国主义教育。记者有一次在有着华盛顿、杰斐逊、老罗斯福和林肯四位美国前总统巨型石雕像的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采访,天色已很晚,但当广播中传出当晚在山下露天剧场还要举行一些活动时,很多人就开始极有耐心地等着。活动开始后,全是升旗、唱歌、观看美国总统历史影片等内容,全然是一场充满“爱国主义”教育的夜场活动!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爱国主义成为将移民化为一体的重要纽带。在美国历史上,尽管党派不同,但爱国主义是美国总统共同宣扬的核心价值观。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说:“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大陆上创立了一个孕育于自由的新国家。”尼克松说:“更重要的是,现在是恢复我们对自己,对美国的信心的时候了”。卡特说:“我相信美国能够更进步,我们能够比过去更强大。”里根则发出重新建立“伟大及其具有信心的美国进步、成长及乐观”的号召。

2008年6月30日,时为美国国会参议员的奥巴马在密苏里发表题为“我们所热爱的美国”的演说中说,正因为美国并不完美,正因为我们的理想需要我们付出更多,所以爱国主义永远不能够被视为只是忠诚于某些领导人、某些政府和政策而被予以拒绝。奥巴马说,与多数美国人一样,他的爱国主义源于内心的本能,这是一种植根于他早年记忆的忠诚与热爱。

美国常把所遭遇的战争、灾难转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9·11”事件的发生便是生动例证。2003年,肯尼迪总统的女儿、现美驻日大使卡洛琳·肯尼迪出版《一个爱国者的手册:歌曲,诗歌,故事和演讲,庆祝我们所热爱的土地》一书。2003年,记者作为“国际访问者”在美国进行采访时,便看到此书在美国极为畅销。美国发起的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也是在“爱国主义”旗号下进行,凡是反对战争者,均被扣上一顶很可怕的“不爱国”的帽子。


宾夕法尼亚州四年级小学生对美国国旗宣誓效忠
作者: sunnybank.rent    时间: 2014-3-19 06:47
愛國不等於是愛政府
更不等於是愛黨
作者: 牛顿    时间: 2014-3-19 15:11
sunnybank.rent 发表于 2014-3-19 06:47
愛國不等於是愛政府
更不等於是愛黨

转一个在网上看到的段子:
斯诺登老爸说:霉国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称王称霸,根源之一就在于美国人不能正确区分人权、民主与自由的双重标准的概念,以致爱国心没有用在正确的地方,以至于爱国变成爱政府,甚至变成爱总统奥巴马。人们有必要了解一个常识——即民主、自由与人权是“普世价值”!美国人们不应该搞双重标准,爱国家而不是美国政府,不是爱总统奥巴马。

记者:有个公务员背叛了自己祖国,泄露国家机密。
公知:背叛国家不是严重的事情,特别是当国家做了侵犯人权的事,叛国简直是英雄行为。
记者:他投奔了外国寻求庇护。
公知: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祖国!人权高于主权!
记者:他祖国的政府在设法引渡他。
公知:专制罪恶!践踏人权自由的法西斯!
记者:他叫斯诺登。
公知:§☆@&###※草!叛国贼!


作者: 牛顿    时间: 2014-3-19 15:21
sunnybank.rent 发表于 2014-3-19 06:47
愛國不等於是愛政府
更不等於是愛黨

谁说“爱国等于爱政府”了??当政府代表了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候,爱国一定与拥护政府一致的,爱国与爱政府是不矛盾的,在此情况下,坚持一味反政府就没有正当性和合理性,也不可能是爱国之举。

作者: MMT    时间: 2014-3-19 16:09
牛顿 发表于 2014-3-19 15:21
谁说“爱国等于爱政府”了??当政府代表了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候,爱国一定与拥护政府一致的,爱国与爱政 ...

政府可以是任何黨派所組成的
不一定是某一政黨才能代表政府或國家
是吧

作者: sunnybank.rent    时间: 2014-3-19 23:16
牛顿 发表于 2014-3-19 15:11
转一个在网上看到的段子:
斯诺登老爸说:霉国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称王称霸,根源之一就在于美国人不能正确 ...
記者:有個公務員背叛了自己祖國,泄露國家機密。
公知:背叛國家不是嚴重的事情,特別是當國家做了侵犯人權的事,叛國簡直是英雄行爲。
記者:他投奔了外國尋求庇護。
公知:哪裏有自由,哪裏就是祖國!人權高於主權!
記者:他祖國的政府在設法引渡他。
公知:專制罪惡!踐踏人權自由的法西斯!
記者:他叫斯諾登。
公知:§☆@&###※草!叛國賊!
斯諾登。
換成王立軍不知道笑果如何?

作者: 牛顿    时间: 2014-3-19 23:23
sunnybank.rent 发表于 2014-3-19 23:16
把斯諾登。
換成王立軍不知道笑果如何?

换了以后前言不搭后语,不知所云。水平太烂。
作者: salomn    时间: 2014-3-20 06:29
查建国谈爱国主义(与环球时报争鸣之十五)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7月05日 首发 -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
     环球时报5月8日发“捍卫爱国主义,知识精英最关键”社评。社评指出了当前中国一个怪异但又可能是真实的现象——“爱国主义目前在中华文化圈的处境并不妙,”原因何在呢?紧跟上文,社评按其一贯逻辑,将其矛头指向西方,“西方对中国的政治攻势咄咄逼人,而爱国主义阵地似是整个防线的最薄弱处。”为什么是“最薄弱处”呢?社评骂完国外敌对势力,再骂国内敌对势力。“中国舆论中总有一些人斥爱国主义是‘爱党’‘爱政府’,试图用社会内部矛盾瓦解中国的爱国主义”。社评高调宣告“中国需要一场捍卫爱国主义的公共舆论运动。”真是贼喊捉贼,造成爱国主义定义混乱,认识混乱的始作俑者竟成了爱国主义高地的占领者、捍卫者。
    爱国爱什么?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祖国的父老乡亲,爱祖国的文化传统,既一个国家的组成三要素:领土、国民、文化。为全体国民利益要进行必要而合理地社会管理,既建立国家政权。全体国民用民主方式票选出政权组成人员,国民中因利益不同分出党派,各党派公平竟选政权组成人员。“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政权组成人员(党派)是国民中的一部分,有其局限性、流动性、契约性、公仆性,接受全体国民的监督与制衡,这些都是民主社会常态。而一切专制者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一朝权在手,就将权力变成私家或一党之私产,使权力有其垄断性、永久性、神化性、全面性、人治性、党政合一性、政教合一性、残暴性。中共建国后用其党文化对全体国民洗脑。其党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党的核心利益就是共**领导一切。用毛泽东话讲就是“秦始皇加马列”“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国旗中的大星代表共**,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不变的军魂是共**的绝对领导。党是母亲,在人民之上,在所有政府机构之上,在法之上。反党者一律镇压。
     在这党国一体的现实中,对爱国的认识形成了极大的混乱。有人讲“国家(实是党))负我,我怎爱国?”;有人讲“党误国,反党既爱国”;有人讲“不忘南京大屠杀是爱国,但忘记大饥荒、文革是爱国吗?”;有人讲“没有共**就没有新中国”。反之,有人讲“没有共**才有新中国”;有人讲“求助世界民主力量助我中华是爱国”有人反之称其为“卖国贼”“带路党”。厘清这混乱之关键就是要讲清一个常识:爱国不等于爱党!爱国主义是一种感情,是舒心、兴奋的幸福感、自豪感,是权利义务合一的责任感、尊严感。捍卫领土完整与主权是爱国,捍卫国民自由之人权是爱国,传承中华文化是爱国,将祖国融于世界市场经济、自由民主大潮中是爱国。爱国就是要当国家的主人,不当党国之奴隶。爱国主义的大旗在浩荡历史大潮中的弄潮儿——中国民主改革派手中高高飘扬!
作者: salomn    时间: 2014-3-20 06:30
啥是爱国主义? 胡锡进和网友激辩



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的一篇社评,引起该报总编胡锡进和网友的辩论。环球时报周三社评题目是:瓦解爱国主义像是对中华文明下毒。网友徐昕说,批评是最大的爱国。胡锡进说,这种说法是“自由派人士的自我标榜”。胡锡进奉劝他们“谦虚点好”。




环时:瓦解主义像是下毒




双方“交火”源起环球时报一篇社评。环时周三发表这篇社评说:瓦解爱国主义,就好像是给中华文明下毒。这篇社评没有说瓦解爱国主义就是下毒,而说“像是”下毒。

这篇社评的起源则是在“国庆节”期间央视有关爱国的系列街坊。社评说,对央视的“爱国”问题,回答是五花八门。社评说,这些采访提升了公众对爱国主义的关注,也带来了“知识分子层面新的思考和争论。”




何为“瓦解”




不过,这篇社评没有解释何为“瓦解”,只是说,中国舆论场近年出现的“反爱国主义”完全是政治性的。“一些人不断强调‘爱国不等于爱政府’,造出一个伪命题做靶子,因为从未有人说过“爱国就是爱政府”。

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最近出了一本书:胡锡进论复杂中国。他在新浪博客上的自我介绍是:一个复杂中国的报道者。胡锡进在许多场合下告诫读者:中国很复杂。有网友反唇相讥:谁说中国不复杂了?还有网友说:胡锡进这种观点就是伪命题。

环时这篇社评说:爱国主义在全球民族国家里普遍流行,它们当中,中国显然有颂扬这种情感更充分的理由。“在人类‘国家博物馆’里,大多数都是‘新造的’,中国是唯一的‘原件’”。

环时显然忘记了:人类文明起源起码应包括埃及。

社评还说,爱国主义在互联网上受到冲击,是中国舆论混乱突破价值底线的清晰写照。“中华文明最悠久的价值信念之一受到挑战,这种挑战像是无厘头,颇有网上虚拟空间的技巧,本来很容易被唾弃,却反而赢得网上舆论的部分喝彩。”

针对环时这一论点,北京的学者徐昕在微博上说:【爱国】环球时报:瓦解爱国主义像是对中华文明下毒不要偷换概念,很少有人否定爱国,民众不满主要针对假爱国,并主张区分家与物业公司。贪污不是爱国,受贿不是爱国,强拆不是爱国,官员财产不公开不是爱 国…绝大多数批评是为了祖国更美好,批评更有利于改进,批评是最大的爱国。

胡锡进在其新浪微博作出回应:批评是爱国方式之一,甚至是重要爱国方式之一,这样说都有道理。但说“批评是最大的爱国”,这有点像是自由派人士的自我标榜了。谦虚点好。

徐昕和胡锡进都是新浪微博“大V”。徐昕有228万“粉丝”。胡锡进则有400万。胡锡进是环球时报总编,徐昕是北京理工大学法学教授。跟在徐昕这条微博后面的,有6百多条评论。跟在胡锡进微博后面的,也有300多条。

胡锡进也承认批评是爱国,但是,他并没有解释,他的报纸所说的“瓦解”爱国主义为何意。胡锡进经常以单仁平为笔名在环球时报上发表高论。环球时报这篇社评说,“中华文明最悠久的价值信念之一受到挑战”,“爱国主义在互联网上受到冲击”,“无论出于什么理由向爱国主义开刀都不应该”,“反爱国主义”,“如果爱国主义都能踩”,“攻击爱国主义有点像是向中华文明下毒,对它进行放射性照射,贻害无穷”,“爱国主义本是不需要反复探讨的”,“那些最初挑起这些争议的人,尤其应当汗颜。”




毛泽东上世纪40年代开始“反爱国主义”




针对环球时报这些论点,有网友拿出当年毛泽东的讲话。不少网友都转发了有6万粉丝的网友潇湘墨人的微博:@瀟湘墨人: 【1946年《毛选》语录】国民党政府提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爱国御敌,毛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谈爱国那是爱谁的国?蒋介石的国吧?”“少数人的国,他们少 数人去爱吧。”毛又说:“一个不是人民选举出来的政府,有什么脸面代表这个国家?爱这样的国家,就是对祖国的背叛。”

按照胡锡进和环球时报社评的标准,爱国主义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受到“冲击”。就有人“反”和“踩”,就有人向其“开刀”。那么,那个时代攻击和反对爱国主义,是否就像是向中华文明下毒?最初挑起这些争议的人,不管应否“汗颜”,都是谁呢?是谁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开始挑战“中华文明最悠久的价值信念之一”呢?

这些问题,环球时报可能没有想到,或是想到了但没有或不愿回答。

网络“大V”任志强说:国还是那个国,只是换了执政党。

网友冷山远:回复@邢建民律师:否定爱国主义,是政治流氓最先扯掉的卫生巾———–你爷爷的话比列宁的话更有道理,

网友刀爷的菜刀:我爱国爱党,他们都把自己的子女往美国送,我跟咱们党学习还不行吗 。

网友无语屁民:@环球时报 不要偷换概念。 我们爱的是这个国家的山水人 ,爱这个国家辛劳民众 ,这是爱国。 那其他的东西来偷换爱国的概念 ,不要碧莲。

在今天的中国,的确没人说爱国就是爱政府爱党。但是,共**执政60多年,有好多首歌,都是歌颂党的。有的歌词说:党啊,亲爱的母亲。有的说:党啊,亲爱的妈妈。有的歌词说:我把党来比母亲。有的歌词说: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这个党,领导了一切,包括胡锡进总编领导的环球时报。
作者: salomn    时间: 2014-3-20 06:33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salomn    时间: 2014-3-20 06:36
利比亚前独裁统治者卡扎菲是国际间公认的流氓和恶棍。他将国家当自家,肆意贪污或滥用公款,肆意将自家人安插到政府、军队、经济要害部门,肆意用酷刑和强迫失踪等残暴手段对付批评者。

伊拉克前独裁者统治者萨达姆也是国际间公认的流氓和恶棍。他将国家当自家,肆意贪污或滥用公款,肆意将自家人安插到政府、军队、经济要害部门,肆意用酷刑和强迫失踪、肢解和化学武器对付批评者甚至一般平民。

萨达姆和卡扎菲在当今世界是不受制约的权力之邪恶的代名词。


然而,中国执政党共×党的权威媒体却高调发表文章,公开将萨达姆、卡扎菲跟中国当今最高领导人习×平相提并论,等量齐观,将习×平统治的中国跟萨达姆统治的伊拉克和卡扎菲统治的利比亚相提并论,等量齐观。



*《环球时报》放异彩*



将当今中国领导人、中国执政党共×党总书记习×平跟萨达姆和卡扎菲这样的流氓恶棍相提并论,将当今中国跟萨达姆和卡扎菲统治下的流氓国家提并论,这种大胆得令人非议所思的言论来自中国执政党共**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在12月1日在其官方微博转载一篇题为“没有祖国你什么都不是”的评论,一举说出中国国内外千百万人想说而不敢说、或不方便公开说出的话,在中国网民当中激起强烈的反响,其中包括喝彩,诅咒,咒骂,笑骂,嘲笑,哄笑,认真严肃的以及虚情假意的反驳或赞同。



《环球时报》微博高调转载的评论说:



“萨达姆死了,并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今,天天爆炸、袭击、派教冲突。卡扎菲死了,利比亚人民幸福了吗? 如今,遍地废墟,重建遥遥无期。”



接下来,《环球时报》转载发表的评论把笔锋转向中国,转向当今中国最高领导人、中国国家主席习×平,号召读者拥护习×平、支持习×平,支持中国共×党的一党×裁(即中共以及该文章所说的“共×党的领导”):“我们拥护习主席,因为我们不想成为第二个利比亚。”



《环球时报》在中国显然确实是一份享受“言论自由特区”的报纸,而言论自由使《环球时报》真正做到了别具一格,特色独具,言论惊人。



作为中国执政党共×党党报的一部分,《环球时报》发表文章,大胆而直白地将国际舆论和中国公众公认的流氓无赖独裁者及其独裁国家跟当今中国领导人和当今中国挂钩甚至一锅烩,这无疑堪称世界奇景,世界文明史和新闻史上的奇迹。



*“三个自信”放光芒*



十八世纪英国大文豪、词典编纂家约翰生博士(Dr. Samuel Johnson)生前喜欢发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言警句。约翰生博士的一句最有名的、至今为世界各国的人常用和爱用的名言警句是:



Patriotism is the last refuge of a scoundrel.

(爱国主义是流氓无赖的最后的庇护所。)



约翰生博士这句名句在全世界流行了200多年,而且至今依然脍炙人口,人气旺盛,引用率很高,其标准的日文、法文和西班牙文翻译分别是:



愛国心は、ならず者の最後の避難場所である。

Le patriotisme est le dernier refuge de la crapule.



El patriotismo es el ultimo refugio de un sinverguenza.



约翰生博士的名言警句以短小精悍、直截了当、犀利精辟、直捣问题核心而著称。然而,借用中国网民的话说,跟《环球时报》发表的文章相比,二百多年前的约翰生博士实在是弱爆了。



《环球时报》文章所发表的“爱国就是爱流氓”的论点比约翰生博士的名句更直截,更精辟,更精悍,更犀利,更惊人,更强悍,更富有中共官方所宣传的“三个自信,”即“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由于汉语在国际间的流行程度还比不上英语,“爱国就是爱流氓”的惊人论点在国际间还没有像约翰生博士的名言警句一样大流行。否则,中国在当今世界的软实力必定有可观的大增长。



*中国网民很娱乐*



当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软实力虽然尚未因《环球时报》发表的惊人之论而呈现大增长,但中国网民已经大乐。网民最初的和最多的反应是假装天真:



“哎哟,博主真是高端黑啊!你这是把谁谁谁跟萨达姆、卡扎菲相提并论么?”



接下来就有许多网民不满足于跟《环球时报》或中共当局拐弯抹角,而是直接挑逗,把“谁谁谁”挑明出来,把《环球时报》文章神出鬼没、鬼使神差、有意无意地在习近平主席和流氓暴君卡扎菲之间建立的联系提出来加以揶揄嘲讽:

“习不是卡,中国不是利比亚,没有可比性,要比的,此文就是在黑习主席,愚化中国。环球大概是(已经被习近平当局以贪污和滥用职权的罪名判处无期徒刑的)薄(熙来)的余党操纵,善于写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故意将当今政府置于社会的对立面,很黑。”



更多的网民则是嘻嘻哈哈又严肃认真地指斥《环球时报》及其主编胡锡进鱼目混珠,真糊涂或装糊涂,把中国当今号称要执政千秋万代的执政党共**跟中国人的祖国划等号,对中国人进行误导、威胁、恐吓:

“真特么扯淡,蒙古人来了,宋朝亡了,百姓还是百姓,国还在。朱元璋来了,元朝亡了,百姓还是百姓,国还在。皇太极来了,明朝亡了,百姓还是百姓,国还在……尼玛你个党国不分的傻逼报纸,你丫装什么大尾巴狼呢。”

“胡锡进们和环球们干嘛非得混淆祖国和政党、政权等概念?萨达姆死了,卡扎菲死了,伊拉克人民和利比亚人民就没有祖国了吗?中国作为祖国,她所面临的危险正是某个regime(政权)所制造的。某个政权所面临的危险不一定是祖国的危险,很可能是国家再生的机会。”



也有网民顺水推舟,借力打力,接过《环球时报》文章的逻辑和论点来反驳《环球时报》文章的逻辑和论点:

“(没有祖国你什么都不是。)确实是这样。把蒋介石打倒,推翻中华民国的人,怎么也想不到,没有了祖国后在一些列运动和灾害面前死了那么多人。‘没有了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是很痛彻的领悟。”



*《环球》与中共的问题*



在观察家看来,以所谓的“商业爱国主义”为标志、为卖点的《环球时报》发表题为“没有祖国你什么都不是”的文章,其目的显然是要为中共说话,为中共唱赞歌;然而,由于该文章写手或许是超级无能、或许是超级黑、高端黑,结果却是赞歌没唱成,反倒把特臭的屎盆子结结实实地扣在中共头上。



观察家们指出,对《环球时报》本身来说,这类对中共所作的名义上是唱赞歌、实际上则是扣屎盆子的事情已经成为常态而不是例外。



早些时候,《环球时报》曾发表社评,认为中国民众应当立足现实,认清中国现实的国情,降低对腐败的义愤,“允许一定程度的腐败”,公开为中国民众所痛恨的中共政府的贪腐张目。



《环球时报》提出的“适度腐败论”本来显然也是为中共说话,结果也是把屎盆子扣在中共头上。



分析家们对《环球时报》为什么会经常性地发出这种让中共当局丢尽脸面、有苦难言的言论有分歧的看法。



一派分析家认为,这种事情之所以在《环球时报》频繁发生,是因为该报碰巧是无能的写手、词不达意的写手、文化知识水平、人文教育水平偏低的人聚集的地方。



另一派分析家则认为,这种事情在《环球时报》频繁发生,其实也是中共政权在意识形态问题上走投无路、理屈词穷、黔驴技穷的困境的表现。



这派分析家认为:走投无路、理屈词穷、黔驴技穷的困境不仅仅是《环球时报》的困境,也是中共其他党刊的困境,是中共本身的困境;无理又要强说理,就必定会胡说八道;胡说八道说不过批评者,就要对批评者实行封杀、抓捕,动用特务手段(在中学和大学里安排职业特务学生向中共特务组织密报、雇佣至少200万网络特务监视网民)、动用流氓手段(大量雇佣所谓“身份不名”的打手)。



这两派分析家,到底是哪派的观点更符合当今中中国国情?



有人认为,这问题的答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另有人则认为,答案早已经是大白于天下。



无论答案是什么,“爱国就是爱流氓”论显然都是有益和有趣的参考。

作者: salomn    时间: 2014-3-20 06:41
牛先生喜欢转些中共*报《人民日报》下属的小报《环球时报》的文章啊,而且刚发布就转过来?
作者: 牛顿    时间: 2014-3-20 10:39
salomn 发表于 2014-3-20 06:41
牛先生喜欢转些中共*报《人民日报》下属的小报《环球时报》的文章啊,而且刚发布就转过来?

是哪得文章你自己不会google啊?

作者: MMT    时间: 2014-3-20 11:20
salomn 发表于 2014-3-20 06:41
牛先生喜欢转些中共*报《人民日报》下属的小报《环球时报》的文章啊,而且刚发布就转过来?

因為他是
"人民" 的 "喉舌" 啊
你懂得


作者: 牛顿    时间: 2014-3-20 11:56
MMT 发表于 2014-3-20 11:20
因為他是
"人民" 的 "喉舌" 啊
你懂得

你懂个P。

作者: MMT    时间: 2014-3-20 13:24
牛顿 发表于 2014-3-20 11:56
你懂个P。

哈哈
年紀大了動怒不好喔

作者: 牛顿    时间: 2014-3-23 11:54





欢迎光临 珀斯BBS-珀斯论坛_珀斯租房_珀斯中文网_珀斯华人社区_信息平台_信息帮转_Perthbbs.com中文网 (http://101.0.87.158/)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