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假掺杂的食物和饮料,可说自从远古市集形成后(即使在以物易物的初级阶段)便存在。数千年来,特别是工业革命后,各地政府均立下严苛的法例,监管食料安全生产;然而,“以次充好”、“以劣当优”的饮食材料,仍然充斥市场。这种情况,与贪污一样,永远无法根除,之所以如此,皆因“贪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劣根)性”(Human Greed is a Constant)。老香港尤其住过徙置区木屋区的人都知道,一市斤白米,比方说售价十元,“米铺老板”掺进二三两细沙或其他肉眼难辨的杂物,是常见之象(内地在“旧中国”时期更盛行)。经过这重“手续”,毛利便增起码两成。大利当前,令贪婪人性未泯的商人,不惜冒着被告将官里的危险而作奸犯科。
事实上,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甚至以基督教为国教的西方国家,立法严处制造售卖掺假掺杂食物饮料,不过在两百年前才开始,此前“西人”食材中不少是“垃圾”。正如上述,有关立法不等于能够把贪婪天性从人类的基因中扫除,因此即使在立法之后,零星的食物造假,仍然间歇性地出现(如今的假松露菌、假鱼子酱、假橄榄油、假红酒、假燕窝,以至假茶叶仍随处可见)。由于经营者牟取暴利且有损消费者健康,这类新闻例必成为传媒头条。这种情况“世界风行”,不仅限于某些国家而是几乎遍及所有国家。英国著名的食物记者(Food Journalist)威尔逊(Bee Wilson)女士2008年的专著《诈骗》(Swindled)——“诈骗”什么?顾其副题“食物造假、有毒糖果及假咖啡的邪恶史”(The Dark History of Food Fraud, from Poisoned Candy & Counterfeit Coffee),书的内容大家可思过半。
利用他从药剂上学晓的化学常识,作为一个对饮食极有兴趣,同时坚信“混和份量准确的配料”才能烹调出可口菜肴的艾堪,经过多年研究,于1820年出版题为《论不纯食物及有害烹调》(A Treatise on Adulterations of Food and Culinary Poisons)的小册子,对当年伦敦市面出售的加工食品,逐一分析,详列其化学成分;结果当然令人大吃一惊,因为消费者此时才知道常年饮用的食物大都货不对办、有害健康!
据《诈骗》引述的内容,可见当时伦敦饮食物料“不宜人类”,比如于盐卤醋渍肉类和蔬菜中放进铜片,以保持“渍物”颜色“永久新鲜”,在酸醋中掺进硫化物以提升醋味,西红柿汁中则混合酿醋残留的渣滓,而蜜饯(comfits)无蜜只有食糖、淀粉和黏土……至于卖不出的食物重新包装,或加进种种金属如铜及铅以保持其外观亮丽,更是家常便饭,“到处有售”。换以现代术语来说,这些都是不利健康的染色剂、漂白剂、防腐剂及添加剂(书中对当年如何磨假咖啡、混合假盐和假糖以至酿〔掺〕假酒,以及烘主材料不是面粉的“面包”等,有相当详细具体的描述),对消费者健康有重大伤害,不言而喻。时人称煮食的锅是“死亡的器皿”(death in the pot),可见情况的严重!
同情工人阶级处境的青年作家辛克莱(U. Sinclair,1878-1968)亲历罢工后,于鼓吹社会主义的刊物《诉诸理性》(Appeal to Reason)上发表了谴责资方、政府和诉说工人惨状的“报告文学”。工会领袖读后极为欣赏,邀请他赶赴芝加哥,体验“屠场”工人的工作情况。在工人的协助下,他穿工作服混在工人群中进入“屠场”。辛克莱当了七个星期的“屠场”散工,终于看清楚“牛肉土豪”(beef barons)为追求暴利无所不用其极地剥削工人和诈骗消费者的丑恶面目,于1906年出版长篇小说《屠场》。把原名Jungle(《丛林》)译为现名,是贴切之译,那与小说背景有关,亦隐喻工人如砧上肉,任由资本家宰割!《屠场》由于在《诉诸理性》上连载,其间招来不少负面批评(指斥作者中伤大老板),结集出版时竟被五六家出版社“退稿”。后来作者自费印行,顿成畅销书,虽然初版至今已过百年,但依然有人追读,这些年来翻印了数十次,今年仍“再印”出版。
在“屠场”七周的工作,可说是辛克莱的噩梦,他不但亲眼看见在肉肠中随意加进不宜食用的硼砂、甘油,还常见掉在地上任众人踩踏、吐痰(带有以亿计肺痨病菌!)、渗进屋檐漏水及混合无数老鼠屎(dried dung of rats)的牛肉猪肉倒进搅拌机(当时称“碾磨机”〔hopper〕),搅成碎肉制作肉肠;不但如此,管理人员还以浸毒药的面包毒老鼠,而被毒死的老鼠及老鼠食不下咽的毒面包,全部被丢进搅拌机。对如何“优化”变质的火腿、令已变色的牛奶“新鲜化”,以及在巧克力中加入色素等,《屠场》都有让人惊栗的描写!在“屠场”工作近两月后(期内有计划地向为“屠场”工作的医生、护士和同事“套取资料”),他在芝加哥近郊租小木屋,“噙着泪水写书”。因为成年后几乎天天吃面包、饮加食糖及牛奶的咖啡,这些“变性食物”(denatured foods)令当年只有二十六岁的辛克莱已有蛀牙和胃痛之疾。经历屠场工作之后,他什么加工的东西都不敢吃,终生素食,旋即成为美国素食人士的精神领袖。
《屠场》在报上连载时,由于刊物及作者有社会主义倾向,因此被不少保守人士,包括罗斯福总统视为诬蔑资本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疯狂小说”。罗斯福在接受传媒访问时,甚且指辛克莱“伪善、说谎、心理不平衡;《屠场》所描述的情况,绝大部分是虚构的假象!”成书出版后,《屠场》受到更广泛注意,大多数论者(包括英国的丘吉尔)认为辛克莱忠实地揭露了劳工根本是“工资奴隶”的事实。由于政府对资本家监管不足,工作环境如地狱,劳工阶级对社会绝望以及官商勾结令权力腐败等,确有其事;罗斯福终于省悟,了解政府不立法规范资本家的经营手法,他们的贪婪、嚣张、目无法纪,最终会引发民变,于是委派劳工专家尼尔(C. P. Nails)和社会学家雷诺(J. B. Reynolds)组成调查委员会,并赴芝加哥实地考察;他们邀请辛克莱同行,为其所拒,只委托他两位社会主义信徒的友人代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