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启辅助访问 DI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蒋介石何以兵败大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牛顿 发表于 2013-4-11 23:13:04
173 1
本帖最后由 牛顿 于 2013-4-11 23:13 编辑

(转自旁观者马勇的凤凰网博客)


随着两岸关系不断改善,尤其是国共两党日益亲近,我们对蒋介石和大陆时期国民党人的看法也在逐渐改变,逐渐接近历史真实。特别是随着蒋介石日记等台湾方面大量机密史料公布,我们对蒋介石,对民国大陆时期的历史渐渐有了近乎全新的认识。


在一系列研读《蒋介石日记》最新史料著作中,新近出版的《天下得失:蒋介石的人生》(汪朝光、王奇生、金以林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别具一格,最有价值。这部著作没有单纯根据新公布的史料解读秘闻、绯闻和陈年往事,没有单纯利用这些史料为蒋介石辩护、辨诬,更没有利用日记将蒋介石塑造成道德完人、盖世英雄。《天下得失》本着历史学家的良知,将史料当作史料用,用新出史料去验证、纠正、发现历史本有问题。这才是历史学的立场和态度。


《天下得失》依据《蒋介石日记》和其他丰富史料重构了蒋介石复杂、传奇、戏剧的一生,细致且充满新意地描写了蒋介石从“孤儿寡母”到“孤家寡人”“屡仆屡起”的人生传奇,描写了蒋介石复杂的“家国亲疏”关系,涉及党国元老、地方派系,涉及宋子文、孔祥熙等远亲近邻,新史料、新视角,极大丰富了蒋介石研究,丰富了民国历史的表达。


在蒋介石跌宕起伏一生中,充满张力和戏剧性,每一个时段都值得研究,令人着迷。笔者在通读这部《天下得失》时,最感兴趣的还是对蒋介石兵败大陆的描述。全书除个别章节如《蒋介石的阅读史》别有深意,其他各章其实都多少表达了这个主题,都在探究蒋介石何以在抗战胜利、威望至上时败走麦城,上演中国式的滑铁卢。


根据作者在第八章《一党训政下的多党合作》、第九章《挽救危局与“戡乱动员”》和第十章《最后的改革:金圆券发行》三章研究,蒋介石兵败大陆是偶然,也是必然;有失误,也有遗憾。蒋介石兵败大陆丢掉了大半个天下,但塞翁失马,如果没有蒋介石兵败大陆沉痛教训,蒋介石会在台湾重塑国民党吗,会竭力推动台湾发展吗,蒋经国会适时结束党禁,推动政治改革吗?


历史没有办法假设,但历史总是给人们留下遐想空间。蒋介石兵败大陆为中国留下了巨大机会,那么是什么因素让蒋介石这个“至上领袖”在一夜之间成为丧家犬呢?


归纳作者的研究,至少有这样几点值得观察,一是美国政府在战后的“民主引诱”,二是共**的不合作,三是国民党“一党坐庄”的利弊得失,四是金圆券改革的巨大失误。


不论在战时还是在战后,美国政府和美国社会确实对中国有一种“民主引诱”,鼓励中国抗战建国、民主进步,既帮助中国跻身世界四强,名列联合国五常,同时希望中国在民主自由道路上阔步向前,成为世界民主联盟中最重要的成员。美国政府不止一次将民主与美援挂钩,确实在蒋介石、国民政府用美援打内战时表示过愤怒,中断过援助。“民主引诱”是客观事实,但蒋介石并没有将民主内化为中国社会的政治逻辑。不论战时,还是战后,蒋介石的民主总给人一种“秀”的感觉。


蒋介石的“民主秀”主要表现在与中共的关系上。在战时和战后很长时间,蒋介石意识到了中国的民主问题主要体现在国共两党能否合作上,但他没有在如何合作上拿出诚意,两党之间的心结没有化解,反而随着抗战胜利,蒋介石渐渐不愿与中共分享胜利,分享战后。


中共的不合作,起因于国民党自视甚高。抗战胜利了,国民党自以为是“一党领导”的胜利,因此国民党在战后的民主化改革总给人一种“一党坐庄”的感觉,所谓一而再再而三的“改组政府”,其实就是“老大”排坐坐分果果,是国民党给其他各党分配参政指标和配额。


国民党“一党坐庄”就是一党独裁,一党独裁根本无法凝聚社会共识和全民智慧。金圆券改革是蒋介石大陆时代的最后一棵稻草,思路是对的,措施也不错,然而丢失的人心无法重新聚拢,正确的政策并不必然导致正确的结果。最后一颗救命稻草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


蒋介石兵败大陆可以有多种解释,《天下得失》的解读不禁让人掩卷长思,可为痛哭者四。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0 人气 +10 收起 理由
yangben168 + 10 + 10 很好很强大!

查看全部评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沙发
qwertyuiop 发表于 2013-4-12 18:41:17
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服务信息 | 推荐服务 〓

Copyright @ 2017 OZYOY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本页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