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angben168 于 2013-9-2 11:35 编辑
在网络时代,“字幕组”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词。伊甸园、风软、圣城、悠悠鸟等是网友熟悉的字幕组。它们中有不少成员是留学生或者海归。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特点,渴望与他人分享,同时认为自己“有义务”把优秀的影视剧作品推荐给国内的广大影迷。
制作字幕 需要的不只是新鲜感
凭着在国外的生活经历,海归翻译字幕时有天然的优势。“因为比较熟悉他们的口语表达习惯,以及电影中出现的民俗、谚语,所以翻译起来会显得驾轻就熟。”曾留学英国的张晓风说,“电影对话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俚语,如果翻译不当,是会闹笑话的。” 做字幕通常需要以下流程:获取片源,翻译,制作时间轴,检查校对,最后将文本和视频进行压制合并。虽然海归有语言上的优势,但要一个人单独完成整个流程,也至少需要近两周的时间,这其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翻译的话,主要看字幕条数,一部电影通常有七八百条字幕,一般需要三四个晚上。”张晓风说,“当然,如果遇到那些比较难翻译的影片,像《英国病人》,一晚上恐怕还翻译不到100条。遇到生僻词汇,除了求助于谷歌,有时候还需要参照作家版译文。” 在很多字幕组成员看来,字幕组只是一个兴趣小组,而非什么“正规组织”。字幕组的准入制度并不严格,只要外语水平合格者都能加入,关键是加入后能否坚持。“刚开始的时候,不少人是怀着好奇心加入字幕组,但最后坚持下来的,则是出于对字幕组真正的热爱。”28岁的李海德说,从美国留学回来的他加入风软字幕组已有两年,“加入字幕组仅凭新鲜感是不够的,与在国外做义工一样,它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每个制作流程缺一不可。哪怕是一段字幕,它也能体现出制作者的责任意识。”
“没人看”的好片才值得翻译 除了少数有商业性质的字幕组,绝大部分都是非营利性的,它们的活动经费主要靠内部成员筹集和网友捐赠(比如“道兰字幕组”),所以每位成员得到的“酬劳”可以忽略不计。唯一的福利,就是获得新片后可以先睹为快,以及在片源库中享受视觉的饕餮盛宴。除此以外,与网友分享字幕时的喜悦,也是他们的动力之源。“当发现自己做的字幕被广大影迷争相下载时,可以兴奋一整天。”赵晓晓说,她刚加入梦想字幕组两个月,在她看来,这种精神上的愉悦比物质的奖励更加宝贵。 一位名为“神经的神”网友是飞屋字幕组的成员,之前曾留学于法国,她认为当下的电影多如牛毛,其中有很多是不为人知的好片,正因为“没人看”,才值得去翻译。“如果给这些电影配上字幕,就可以帮助扩大它们的传播面。如果好片没人欣赏,那怪可惜的。”因此,她热衷于翻译冷门佳作,目前已给6部法国电影配上字幕。“哪怕是相对小众化的电影,有了字幕,就能让想看的人看懂,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她补充道。 在互联网时代,影视剧作品逐渐成为文化交流的新途径。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大,字幕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不同文化之间的黏合剂。“电影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中包含有很多人生哲理。配上字幕后,就可以让更多的人观看,和更多的影迷朋友交换观影心得。这时你会发现,每部影片都是一个认识生活的窗口,在这里你会看到不同的人生轨迹。”当被问到做字幕的意义时,李海德如是说。(人民日报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