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启辅助访问 DI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澳洲媒體評論:西方想左右中國已是天方夜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Brlsbane 发表于 2009-12-24 10:58:12
澳大利亞syd先驅晨報》12月22日文章,原題:等待時間已過,中國在政治上大步向前 鄧小平為保護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而提出所謂的二十四字方針,即“冷靜觀察,站穩腳跟,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于守拙,絕不當頭”。在過去10年的頭幾年,中國領導人奉行了上述原則。   但分析人士說,日後回想起今年,人們會知道這是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展示與其全球經濟分量相稱的實力的年份。澳大利亞和美國由此面臨一個挑戰,即不得不日益接受一個中國願意和能夠冒犯西方、維護自身利益的世界。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研究教授懷特說:“此前可以說中國經濟一直在增長,但政治影響力滯後。但今非昔比。2009年中國日益上升的政治影響力已成為國際政治無法忽視的事實。認為我們可以左右中國的立場的想法已是天方夜譚。哥本哈根就是例子。”懷特教授表示,金融危機發生後,中國引人注目地發揮全球領袖作用,當時西方基本上歡迎和鼓勵中國充當的角色。   但在西方人看來,哥本哈根會議暴露了中國自信而不那麼討人喜歡的一面。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的馬爾科姆·庫克認為,世界首次經歷發展中國家崛起為全球強國,其結果可能是難以預料和令人沮喪的,特別是對于澳大利亞這樣的中等國家來說。他說,老牌強國都是相對富裕、觀念接近的國家。“現在不然。這好比一個大個子闖入房間敲定協議。這對澳大利亞來說是大變化。世界朝著中等國家作用下降的方向演變,即便結果對我們有重大影響。”   澳大利亞和美國經濟高度依賴中國的持續增長。但西方有時不願(至少是公開)接受它所帶來的政治後果。懷特說:“中國成為駕馭金融危機的關鍵,這表明它具有了純粹的國際政治分量。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被視為正面,而現在哥本哈根的表現被視為負面。”他認為,陸克文清楚地知道中國“未必按我們的規則行事”,但他一直不願公開承認,澳大利亞有史以來第一次不再是地區最強大國家的盟友。“他擔心與中國關系太密切,不能解釋與一個強大的中國共處會怎樣。雖然中國更願意施展實力,但並不意味著這就是威脅。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搜索
〓 服务信息 | 推荐服务 〓

Copyright @ 2017 OZYOY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本页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