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通过这次“捡垃圾”的经历,让每次都习惯性剩饭的我变的更加珍惜食物,也让我有了新的感悟:那些被扔掉的食物并没有错,错在我们的物欲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变的越来越膨胀。 
 
我男友Federico,当年因为“打工度假”意大利米兰来到了澳大利亚墨尔本,现在已经在这里呆了10年。刚来这里的时候,他人生地不熟,和朋友一起在车里吃住长达10个月之久,生活特别“吉普赛”,并且逐渐自己摸索出来一套“街头生存法则”。其中一条就是,每周日固定去市场捡“垃圾”,然后用这些免费食材做上一顿大餐作为每周两个人的伙食改善。 
 
对街头生活可谓经验及其丰富的Federico  
 
 
    
 
 
十年过去了,工作换了,也有了固定的住所,暂时告别了这种“吉普赛”生活,但是他所讲述的这段经历却引起了我的好奇:真的有人把还能吃的食物就这么扔掉吗?要知道,我们可都是在”浪费食物就是可耻”的教育信条下面长大的。 
 
 
 
 
    
 
扔掉后腐烂的食物垃圾,也将会产生大量有害的温室气体。 
 
据《赫芬顿邮报》报道,在澳洲,包括种植和制作在内的整个食物生产行业中,有 1/3的食物会被浪费,包括20%至40%还未上架就被扔掉的水果。全澳每年产生的剩菜剩饭和腐烂水果等食品浪费可以装满45万辆垃圾车。澳洲每年的食物浪费相当于把80亿澳元丢进了垃圾桶。 
 
 
 
 
    
 
 
扔掉的食物多到触目惊心。 
 
仅仅是墨尔本这座城市,每年就会产生90万吨浪费的食物,它们没有过期,仅仅因为卖相不够好看,就遭到了被店家“抛弃”的命运。 
 
 
 
 
    
 
 
大量被人们扔掉的食物也就催生了捡食物的人们。 
 
看到媒体统计出来的这份数据,足可见这里食物浪费有多严重。于是,这个周日我们决定“穿越”回十年前,再来一次“街头生活”体验,看看现在还能捡到什么样的“垃圾”。 
 
为什么要去捡“垃圾”: 
 
其实只要花掉的是自己的钱,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无可厚非,“浪费”这种行为只要没有影响到别人,也没并无必要指责。只不过在物质世界极度丰富的今天,也许我们不一定非要一味的追求买买买,有时候节约一点,简单一点,生活也会增加一些意想不到的趣味和新意。 
 
 
 
 
    
 
 
墨尔本维多利亚市场 
 
在哪捡: 
 
墨尔本这座城市,只有一个地方可以捡到这些被人扔掉的食物,那就是维多利亚市场。它是南半球最大规模的露天市场,全球第三大规模的露天市场,也是世界上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市场由1857年起开始运作至今,是唯一现存在墨尔本市中心内的19世纪市场,主要提供海鲜、肉类、蔬菜、生果等新鲜食品,并且设有杂货区域,贩卖各种廉价的衣服鞋袜及相关旅游手信。市场逢星期一及星期三暂停营业,而在夏天期间则会举办夜市活动。 
 
 
 
 
    
 
各类新鲜诱人的蔬菜摊儿。 
 
正因为市场设有大量的蔬菜、水果摊位,所以这里成为了捡免费食品的最佳地点。但是Federico告诉我,如今这些摊贩受到媒体“浪费食材”舆论的压力,扔掉的水果、蔬菜也美有以前那么“明目张胆”了;而且收也到经济不景气的冲击,人们也在重返节俭简单的生活。这一切因素让再去捡“垃圾”这件事变的有点难。不过乐观的我们还是决定去碰碰运气。 
 
 
 
 
    
 
快打烊的时候是最佳时间。 
 
什么时间去: 
 
在维多利亚市场捡“垃圾”的最佳时间是周日下午,因为很多人习惯这个日期去采购一周家庭的食材,所以各个摊位的备货也比平时充足;傍晚4-5点则是人们采购完毕,要回家准备晚饭的时间,也是市场马上要打烊的时刻,所以更能找到很多充裕的“垃圾”。 
 
捡“垃圾”的技巧有什么 
 
 
 
 
    
 
绿色垃圾桶里塞满了被舍弃的蔬果。 
 
4、5点的时候,很多蔬菜、水果摊位已经开始陆续收摊。卖家开始把垃圾放进每个摊位后面的垃圾桶内。垃圾桶分为红色和绿色两种,只有写着“Organic Recycling”的绿色垃圾桶是可以丢弃蔬菜水果的。所以只要瞄准绿色垃圾桶去翻准没错。“但是毕竟和十年前不同,十年前,人们会发自内心想要帮助穷人,所以会把不要的蔬果放到纸盒子里,让人们自己可以挑选哪些可以食用哪些不可以。”Federico边翻边说。 
 
此话不假,现在打开垃圾桶可以看到所有的食材都一层层堆在一起,发出腐烂的味道,根本没法挑拣,而且正因为混杂了腐烂的蔬果,再加上封闭的环境,更加速了它们的腐烂。我们检查了几个垃圾桶,基本上没有任何可以食用的蔬果。 
 
 
 
 
    
 
虽然蔬果不好捡,但是纸盒子可以随便拿。 
 
正当我有点灰心的时候,就在一个垃圾桶里发现了品相很好的洋葱,相伴它的是几个正好熟透了的西红柿。我赶紧机灵的在巷子边捡了一个废弃的纸盒子当作装这些“垃圾”的工具。 
 
另外一个小窍门是,不要只盯着一条通道找,因为店铺是在陆续收摊,也是在陆续扔掉不要的蔬果,所以可以来来回回在这些铺子后面多走几遍,捡到可以吃的食材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捡“垃圾”也有规则要遵守: 
 
 
 
 
    
 
这些扔在箱子里的蔬菜不可以随便拿。 
 
首先,很多商铺会把自己多余的蔬果放在后面的纸箱或者盒子里,这些并不意味着摊主已经丢弃了它们,当然也就不能随便拿; 
 
其次,一些蔬果会因为人们的挑拣而滚落到地上,有的店主收摊前会再捡回去,如果想要敛取这些,需要征得店主的同意——我刚开始就不知道这些规则,刚蹲下努力去捡摊位下面的苹果的时候,就遭遇了来自一家店主鄙视的“白眼”。 
 
最后,会碰到一些也来捡“垃圾”的同行,虽然大家是竞争关系,但是也要讲“先来后到”,比如他已经在翻找一个垃圾桶了,就必须要等他翻完才能去翻,不能凑过去和他一起找。 
 
历时一个半小时,经过反复寻找和筛选,我们的盒子终于塞满了蔬果,收获如下: 
 
 
 
 
    
 
我们的战利品 
 
收获颇丰的我们心满意足的坐着轻轨回了家,决定用这些捡回来的免费食材再加上手边有的一些材料,做一顿丰富的意式米其林“大餐”。 
 
 
 
 
    
 
买了种子种植的豌豆和自己用厨房剩菜做的“化肥”。 
 
 
 
 
    
 
打理院子的一些基本工具 
 
 
 
 
    
 
番茄长势喜人。 
 
因为Federico租住的房子有一个院子,他就在院子的前面和侧面利用有限的空间种上了常吃的蔬菜,比如,芝麻菜、罗勒、薄荷、法香、菠菜、豌豆等,所以这些天然有机免费的蔬菜就成了此次大餐组成的一部分。 
 
首先是设计菜单,盯着盒子里的食材,Federico准备了三道菜: 
 
 
 
 
    
 
意式焗饭 
 
意式焗饭: 
 
食材:孢子甘蓝、菠菜、牛皮菜,西兰花,羽衣甘蓝、蘑菇、青酱、意大利米。 
 
*蘑菇炒熟加盐盛出。 
 
*蒜末煸香,放入不容易熟的蔬菜,孢子甘蓝,西兰花,牛皮菜,羽衣甘蓝,小火翻炒。 
 
*放入意大利米。(手边发现室友,一个越南妈妈刚炖好的鸡汤,经同意后,放了一勺真正的“高汤”) 
 
*待米充分吸收了水分后,放入来自院子里面的罗勒做成的青酱,放入菠菜和炒好的蘑菇,用盐调味。 
 
 
 
 
    
 
一层层铺好酱汁和土豆。 
 
 
 
 
    
 
从烤箱拿出后,撒上一些法香就可以了。 
 
西红柿土豆配橄榄Lasagna 
 
食材:西红柿、土豆、橄榄 
 
*放入蒜末,路边采的香叶两片,小红辣椒、洋葱、橄榄煸香。 
 
*放入西红柿小火熬成酱。 
 
*土豆切薄片,一层酱汁一层土豆片,摆成千层面的造型,最后放上一些面包屑。 
 
*烤箱180度烤制20分钟即可。 
 
 
 
 
    
 
切开后,发现石榴已经烂了一块。 
 
 
 
 
    
 
 
酸甜搭配,口感丰富。 
 
苹果香蕉蜂蜜配柠檬橙子石榴水 
 
食材:苹果、香蕉、柠檬、石榴、橙子、塔斯马尼亚革树蜂蜜、来自院子里的薄荷 
 
*用榨汁器榨取柠檬和橙汁,石榴切开取籽放入碗内 
 
*香蕉、苹果切片,用小火煎苹果后,再把香蕉煎至融化,加入一勺蜂蜜,最后再加入揉碎的半个巧克力曲奇,增加风味 
 
*盛出,装盘,把果汁浇在香蕉苹果上食用,酸甜搭配相得益彰。 
 
为了增添米其林的“仪式感”特意点了蜡烛,倒了红酒。  
 
 
    
 
 
一共耗时1个小时,包括一顿前菜、主食和甜品的自制纯素“米其林大餐”就做好了。为了使得用餐充满仪式感,还特意点上了蜡烛助兴。 
 
 
 
 
    
 
令人作呕的垃圾桶塞满了扔掉的三文鱼。 
 
至于为什么这顿饭我们选择了纯素,是因为我实在对各类被扔在垃圾桶里面的肉的品质持怀疑态度,我可不想因为一顿免费大餐,再搞得上吐下泻,那样不仅违背了节俭的初衷,还得不偿失。 
 
除了捡蔬菜瓜果外,能捡什么? 
 
 
 
 
    
 
有的人会在家门口摆上类似这样的盒子,欢迎“废物再利用”。 
 
其实在澳大利亚,很多人买了新家具、新电器外,很多东西就随手放在路边,让路过的人们“按取所需”。也会有人做一个小盒子,上面著名“All free”,里面有二手书籍、毯子、餐具等,总之想的到的想不到的都可以在路边捡到。Federico甚至告诉我:“如果你持续捡回来街边别人不要东西,一个月就可以重新装饰一遍你的家。” 
 
在他租住的房子里,就有很多他就在路边捡回来的小物件: 
 
 
 
 
    
 
磕坏了一点,但仍然可以用的储物罐。 
 
 
 
 
    
 
装水果蔬菜的篮子。 
 
 
 
 
    
 
放蜡烛的罐子和花瓶 
 
 
 
 
    
 
充满复古风格的盐糖咖啡罐。 
 
 
 
 
    
 
你也可以捡个沙发回家坐。 
 
 
 
 
    
 
 
杯子+嬉皮风格的毯子 
 
关于捡回来的物品如何消毒的问题,他一般会用清水和洗涤灵充分冲洗,在拿到院子里的阳光下暴晒消毒;如果捡回来的是餐具之类的物品,除了上述步骤外还要再用开水消毒,就可以放心使用了。 
 
其实,通过这次“捡垃圾”的经历,让每次都习惯性剩饭的我变的更加珍惜食物,也让我有了新的感悟:那些被扔掉的食物并没有错,错在我们的物欲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变的越来越膨胀。 
 
原载于财新雅趣 
    
 
 
   
 
  post_newrepl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