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启辅助访问 DI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Brisbane] 藏獒:一半是传说一半是真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hello大宇 发表于 2013-8-12 19:26:14
222 1
宠物版分类
宠物版类:  
“神犬”藏獒的演进史   传说1 天降神犬、拯救人民   [现实:因数量稀少、只为“头人”饲养而受到重视]   在西藏,流传最广的藏獒传说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山洪暴发,冬天大地上冰雪覆盖,瘟疫横行,人民百般疾苦之中,神骑着一头藏獒从天而降。不久冰雪融化,大地复苏,人民得到拯救。   藏民至少在2000年前已经将藏獒视为一种神奇、美好的动物了。公元前160年左右,传说中的吐蕃第八代赞普直贡赞普被侍卫官罗昂刺死。   罗昂随后篡夺赞普王位。直贡赞普的妻兄天奔波师为了复仇,用十头牦牛换回了一只漂亮而凶悍的藏獒,在其身上涂了剧毒药,让其跑到罗昂面前。罗昂情不自禁抚摸这只藏獒,结果中毒身亡。   从传说里可以看出藏民对藏獒的重视程度。在西藏地区还保留农奴制的时代,数量不多,价格昂贵的藏獒是一种奢侈品。中国藏獒俱乐部副主席唐秀华从老藏民和狗贩子的交谈中发现,之所以会出现神坐着藏獒从天而降的传说,并不只是因为藏獒形象文雅漂亮才享有坐骑特权的,而是因为藏獒原来在藏区是被禁止买卖的,因而寻常不容易见到。“在农奴社会,农奴是没有权力养藏獒的,尤其是棕红色的藏獒,所以当时养的藏獒都是僧人、土司‘头人’即农奴主才能养的”。慢慢地,无论在传说还是现实中,藏獒成了一种可以救世的神犬。   现在,藏獒已经成了藏民的爱宠。“藏民把藏獒视作家里的一口人。”著名的藏獒养殖者,号称“中国藏獒第一人”的王占奎为了找寻优秀的藏獒,曾经多次出入藏区。他说,在藏民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牧羊用獒死后不准剥皮食肉,只能埋掉。因为“藏民的财产,白天藏民来看管,夜间就由藏獒来看护,‘人狗各半’。”有一次,王占奎在一户藏民家看中了一条獒,于是问主人卖不卖。主人的回答是“卖孩子你要不要”,意思是对自己来说,这条藏獒和孩子一样重要。“藏民有三大宝,‘藏獒、好马加快刀’,藏獒就是三大宝之一。”   传说2 狮、熊后代,独立物种   [现实:犬科动物经人驯化而成]   “有人说藏獒是狮子变种过来的。”王占奎说自己曾在藏民那里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喜玛拉雅山区以前有一种狮子,比现在的狮子小一些。藏獒之所以凶猛就是因为它是跟这种狮子交配出来的,但也有人说藏獒是跟狗熊交配来的。”但这种说法,就是他自己也不信。事实上,藏獒属于食肉目犬总科,狮子属于食肉目猫总科,狗熊则属于熊科,这几种动物并不能杂交。   中国藏獒俱乐部副主席唐秀华则认为藏獒是一种独立的物种,不是狼或其他动物演变过来的。他肯定地说,“藏獒已经有800万年的历史。”他所说的“800万年”,其依据来自甘肃和政县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发现的一种大型犬类动物化石。在自己的《中华神犬——西藏獒》一书中,唐秀华提到,依据这种“巨鬣兽”化石可知,在800万到1300万年前藏獒就已经存在,不可能来源于200万年前才进化完成的狼。“从远古的藏獒头骨与现在的纯种藏獒的头骨相比较来看,它们祖辈及后代的骨骼非常相似,而狼的头骨形状,,不论从大小、从牙齿、从头颅全面地去看,都与藏獒是无法相比的。”唐还表示,在体形上,现代藏獒的头骨和体形则都小多了,而这种改变很自然,“环境的改变造成了物种的变化,即使猿人和现代人也很不一样。”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崔泰保致力藏獒研究数十年,被认为是目前国内寥寥无几的藏獒科学研究者中的权威。他表示,家犬一般都是由犬总科的一些动物,比如狼、豺驯化而成。世界上大多数家犬是豺种的,而藏獒从狼演变过来的说法,在科学界已经是定论。   针对唐秀华提到的化石证据,崔泰保表示,那种800万年的化石确实可能是一种犬科动物的化石。不过,“从地质年代来看,800万年前属于前新生代,当时犬科动物还没具体的分化,根本无法从化石上区分这是狗还是狼。”他同时指出,800万年前,人类尚未出现。作为一个人工选择的品种,家犬不可能出现在人类出现之前。他进而表示,人类对獒进行选择肯定是在科学技术有了相当大的水平发展之后才出现的。“社会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才能对狼进行驯化,即使那个时候都还远不是獒。”在原始部落中,圈养了不少野兽,同属犬科动物的野犬、狼、豺混杂在一起,互相交配,产生了有生殖能力的犬种或类群。   崔泰保指出,藏獒源于距今8000至10000年前活动的青藏高原的野犬和狼。而驯化地应该就在甘肃、四川、青海几地交合的河曲草原一代。   当地“200多平米的大湾,水草丰美,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藏獒”。随着藏獒的活动区域扩大,藏獒逐渐扩大到青藏高原等其他地方。   传说3 成吉思汗“猛犬军团”   [现实:5万“藏獒战士”有所夸张]   关于藏獒最神奇的传说就是成吉思汗当年率三万藏獒远征西欧一说了。这点作家杨志军在《藏獒》一书中有详细而文学性的记载:最早组建猛犬军团南征北战的是生活在藏区北部的党项人。成吉思汗统率军队席卷世界时,党项部落受其征调,作为北路先锋军直逼欧洲。这支部队中的“猛犬军团”,“拥有五万多名战士,都是青一色的藏獒,它们以敌方的尸体作为吃喝,铺天盖地,一路横扫,建立了让成吉思汗惊叹不已也羡慕不已的‘武功首’。大汗曾经慨叹:“经百战,雄当万夫,巨獒之助我,乃天之战神助我也。‘”杨志军随后写道:“猛犬军团打到欧洲之后,一部分随着党项人回到了党项大雪山,一部分被蒙古人接管,留守在了欧洲,一直没有返回老家。   那些奋武扬威的纯种的属于喜马拉雅獒种的党项藏獒,在故土之外杂交繁育出了著名的马士提夫犬、罗特威尔犬、德国大丹犬、法国圣伯纳犬、加拿大纽芬兰犬、英国獒犬等,它们后来都成了世界顶级的大型工作犬。也就是说,党项大雪山的山麓原野是生长原始藏獒的地方。党项人虽然流走了,但具有原始野性的党项藏獒却依然存在。”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王子清、孙丽华在一篇论文中曾经提及成吉思汗西征军队饲养藏獒的情况:“成吉思汗远征亚述人、波斯人和欧洲时,曾征集大批西藏神獒服役军中,公元1241年远征军班师回朝,小部军队驻留欧洲,携带犬、马等也随军羁留疆场或流落异乡,使我国藏獒与当地犬种杂交。”并认定国外许多大型名犬,如马士提夫犬,大白熊犬,纽芬兰犬可能因此获得了藏獒的血统。   对此,唐秀华表示,成吉思汗当年不可能携带这么大数量的獒群远征西欧,最多几十只。   战争只是藏獒走向世界的一个途径。唐秀华表示,西南一线流失的藏獒也很多。“在喜马拉雅山一代,从印度、缅甸、尼泊尔等国出去的很多。   中国西南的獒质不太好,外貌上也有点不同,不过毕竟是藏獒的一种。很多獒通过西藏进入了欧洲。”此外,传教士等西方人前来做文化交流的同时带走了獒也是很大一个途径。   到了近代,藏獒和西方的文化交流更多了。崔泰保通过文献考证,发现1847年的时候,印度总督就送了一只“来自西藏的大狗”给维多利亚女王,同年又有两只被带入英国。到了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一些西藏型藏獒从不同的国家进口到英国,这些藏獒始终被世界最有权威的犬业组织———英国犬业协会视为珍品,同是这个协会,在1959年对西藏型藏獒第一次进行命名,称这种“来自西藏的大狗”为“西藏獒犬”(Tibetan Mastiff)。   1992年,冬夜,海拔4000米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乡。藏獒“金豹”守在主人的帐篷旁。忽然,它发现羊栏中闯进了五只恶狼。金豹向狼群猛扑上去,一口咬住了一只公狼的咽喉,把它狠狠地摔在石上,狼当即毙命。   几头狼一齐扑了上来,一只母狼趁机猛咬金豹的肚子,撕破了它的皮肉。但金豹并没有胆怯,它转过身撞翻了母狼,一口咬断了它的脖子。当主人匆忙来到羊栏的时候,金豹已遍体鳞伤,伤口仍在流血,四周则是五只狼的尸体。   这是传遍青藏高原的一犬战五狼的传奇。藏獒身上有着太多的神话和传奇。这个体壮如狮的动物注定要承载藏民和养獒人的美好憧憬。   藏獒与战争   直到20世纪中叶,藏獒还被投入战争使用中。   唐秀华介绍说:20世纪初,青海军阀马步芳在玉树建了一个私家机场。为了看守护卫机场,他收集了一大帮“大嘴、厚嘴、个头大”的藏獒作为看护犬。因为这些藏獒是用来看守飞机的,因此被当地人称作“飞机狗”。   这批藏獒品质比较优秀,再加上玉树州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当地的犬种较少与外界犬只杂交,因此保留了较好的藏獒血统。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被藏獒爱好者们视为寻访优质纯种藏獒的重要地点的缘故。   文献中的藏獒   西周初年,藏獒被引进中原。   在《尚书》中记载了一个名为“西旅”的少数民族部落向周武王贡献藏獒的事件。   周之太保因此写下了《旅獒》一文。在《逸周书》中提到一个少数民族部落的犬“能飞食虎豹”。《尔雅》则给出了獒的标准定义:犬,“四尺为獒”。   晋人张华在《博物志》中也提到周穆王开始圈养贡献来的“四尺”之獒。《左传》中还记录了一次与獒有关的刺杀。   晋灵公唆使獒欲杀良将赵盾,赵答道:“君之獒,不若臣之獒也”。而《三国志》中甚至说,在当时一条好的藏獒可以达到“直钱一万”的高价。   清乾隆时,陪同班禅大师东进的清政府驻藏都统傅清将一只藏獒带到北京,立即引起朝野轰动。朝野上下都为该藏獒神犬的英姿、气势而赞叹。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受旨意,根据乾隆十条爱犬的形态绘制《十犬图》。其中最后一幅《苍猊》表现的就是这条藏獒。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沙发
lara28 发表于 2013-8-14 16:12:25
lz对狗很有研究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搜索
〓 服务信息 | 推荐服务 〓

Copyright @ 2017 OZYOY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本页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