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描淡写台灣史 台灣,是一個令所有中華民族心嚮往之的寶島,每一個內地人都對台灣這片土地充滿了好奇。我們從小在書本上,斷章取義的學過一些台灣史的片段,但是,真正的台灣歷史到底是何等模樣?在台灣這片寶島,到底發生過哪些瑰麗的有趣的往事? 台灣屬於中華文明的第一外延,同中國大陸息息相關,所以,台灣的歷史發展同中國歷史有著緊密的聯繫,但是由於地處海外,並且兵禍頻仍,台灣的發展脈絡,尤其是近百餘年來,同中國大陸全然不同,但是又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聯繫。台灣歷史,著實是豐富多彩呢。 考古資料表明,舊石器時代晚期,台灣島出現了最早的所謂的台灣人,這些人大部份是從中國大陸漂洋過海去的,當然也有少部份從菲律賓北上而來。進入新石器時代,經歷了大蚠坑文化,圓山文化,和卑南文化,台灣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南島語系人群”,即現在台灣少數民族的前山,台灣的非漢族社會正式形成。關於台灣的少數民族,大家耳熟能詳的可能就是“高山族”,其實,根據在地少數民族的漢化程度,分為“平埔族”和“高山族”兩類。平埔族又稱熟番,即親漢民族,而高山族又稱生番,即對漢人漠不關心或者仇視的少數民族。當然。如今的台灣原住民早已和漢人社會融為一體,已無大致生熟之別了。 由於地處海外,中國政權很少有台灣之記載,我們高中歷史課本總是講,孫權派張溫東渡發現台灣,定名為夷洲。其實當時孫權並未正視這塊土地,史料上也只是輕描淡寫一筆而過,在台灣史學上並無如此重要。 北宋年間,福建漢人逐漸移居澎湖,但澎湖尚未納入中國版圖,直到南宋時期,汪大遒在澎湖遣將屯兵,中國才正式納澎湖列島為中國管轄之下,此時此刻,定居澎湖列島的中國居民,也許才開始同台灣正式進行貿易,漢人在台灣島最初有組織的活動,方始于此。 進入明代中期,漢人已經開始有組織的移民台灣,但是並未形成氣候,與此同時,葡萄牙人在歐洲崛起,爲了開通同中國的商路,開始在中國沿海附近逡巡,見台灣風景秀麗,成為“佛爾摩莎”,即美麗之島。經過西,葡,英,荷等國的競逐,荷蘭人終於打敗其他海上大國,成為台灣霸主,佔據台灣。當時的明王朝因為內憂外患,並且沒有充分認識到台灣的重要性,對此基本毫無動作,台灣暫時成爲了荷蘭人在東洋南洋貿易的中轉站。 明朝滅亡之後,南明遺老鄭成功不服清朝統治,攻打南京,結果大敗而回。此時鄭成功力排眾議,決定在遠在東南一隅的台灣島建立“敵後根據地”,作為反清複明的跳板。按照當時的戰力對比,荷蘭人也並非佔有優勢,所以鄭成功只用一天就逼降荷蘭,進駐安平(今台南),按照現行歷史課本的說法,就是“解放台灣”。鄭成功當了幾個月皇上就被其子鄭經氣死。清政府此時已經坐穩江山,削平三番,康熙皇帝雄心勃勃,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派明鄭降臣施琅大舉攻台,滅掉明鄭政權,中國終於實現大一統。 其實,圍繞台灣的去留,大清朝堂之上還是有很深的分期的。施琅說動康熙心思,派台灣再次成為漢人反清複明的基地,所以康熙正式設台灣府,隸福建省,府衙設于安平,台灣第一次正式成為中國的一部份。 清政府實施消極治臺政策,頒佈極為強悍的渡臺禁令,限制大陸居民趕赴台灣,但是由於福建廣東一代人口膨脹,台灣仍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所以很多漢人也偷偷渡海,台灣以漢人為主體的社會正式形成。清政府的對台統治,總是滯後于台灣的政治經濟發展,每一次的台灣行政變化,都是出於被動,所以,清政府對台灣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公園1874年,日本藉口難民被殺大舉侵臺,被中國所敗,後來中法戰爭,台灣也漸成焦點,清政府派台灣有失,正式設台灣為省,劉銘傳渡海來臺成為台灣第一巡撫。劉銘傳是洋務運動的重要代表,在台灣開鐵路,架電報,立郵政,台灣這個東南荒島一躍成為全國最為先進的省份,引來全國側目。公元1894年,台北正式成為台灣首府,同年中日爆發甲午海戰,清廷敗北,被迫于1895割讓台灣,台灣歷史發生了重大轉折,從此之時,台灣的歷史發展開始了自己全新的一頁。 日本統治台灣前後一共50年,在這五十年中,日本起初當台灣為新占殖民地,是資源與戰略的據點,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台灣相對於日本的戰略地位逐漸重要,日本對台灣的建設也越來越多。台灣現今遺存許多日治時代的建築與工程,可見日本當年是多麼的珍視台灣。 日治之50年,台灣民眾爆發大大小小許多抗爭,比較著名的有唐景崧獨立事件,西來庵事件,原住民莫納魯道事件等,後來逐漸轉為“文鬥”,即台灣人爭取政治經濟平等地位的抗爭,比如成立“台灣民主黨”,這是台灣民主運動的先行,爲將來形成台灣的民主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日本投降后,國民政府派陳儀接管台灣。台灣民眾因為可以回歸祖國而歡欣雀躍,沒想到國民政府統治腐敗,通貨膨脹,國民政府又百般歧視台灣本省人,導致族群對立嚴重,終於在1947年2月28日爆發震驚中外的“二二八事件”,蔣介石派兵從基隆登陸,殘殺抗爭民眾,一萬多人罹難,很多在日治時代培養的精英,甚至是抗日英雄都被殺害。“二二八事件”導致了台灣本省人才的大傾覆,是台灣社會的一次極大損失。 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台灣,台灣成為“反攻大陸”的唯一陣地,政府實施宵禁政策,以“反共”為名,嚴格控制台灣人民的言行舉動,其實與海鮮對岸的中國如出一轍。 1975年,總統蔣中正去世,蔣經國續任,與此同時,西方大國紛紛與中國大陸建交,台灣漸被孤立,蔣經國統治出現政治寬鬆政策,但是仍舊于1979年在高雄爆發“美麗島事件”,囚禁了很多國民黨黨外人士,這些人大多成為後來民進黨的骨幹,比如陳菊,呂秀蓮等。直至1987年,台灣取消戒嚴令,次年李登輝續任,解除報禁,1996年,台灣第一次民選總統李登輝正式坐穩總統府,台灣終於進入現在的民主社會。 總管台灣歷史,可謂一波三折,險象環生,但是這些美麗曲折的歷史故事背後,確實一代代台灣人民艱苦奮鬥的成果。台灣是如此的富饒美麗,繁榮昌盛,衷心希望台海兩岸永享和平,為台灣譜寫新篇章。 ————13.4.30晨于北京故宅傷月亭 |